时间:2023-03-29 03:14:47 作者:8elxosi0xp 浏览量:59008
优美女王免费调教视频女王踩踏圈
南极蠓,唯一生活在南极洲大陆上的特有的昆虫,也有可能因此灭绝。尽管它为抵御极寒学会让身体脱水,但在当下,高温会加快耗尽它脱水所储存的能量,降低存活率。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若要培养更多半导体高级人才,“需用利益去诱导”。美国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为何不如以前那么强大?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国赚钱最多的行业是金融、法律、医药等。而半导体行业给人的感觉很苦,美国普通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相关知识,不愿意去这个行业工作。日本情况略好一些,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积极性、努力的精神也不如以前。从这个角度来说,日美互派学生对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半导体行业,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获得相对比较高的回报,没有现实性的帮助,最终也是治标不治本,遑论抗衡中国。(宋 毅 张 旺) 据港媒此前报道,何韵诗近年日趋活跃及激进,其出位行为甚至未因香港国安法生效而停止,因此被认为涉及“反中乱港”。她参与的政治活动,包括去年7月11日公开支持反对派为立法会选举提出的“初选”,在“初选”当日为参加者黄之锋、岑敖晖、朱凯迪、袁嘉蔚、何桂蓝及张昆阳站台,并且呼吁市民参与“投票”。而反对派的“初选”早前已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47名参与人士被拘捕,参与该活动的其他个人或组织,也有可能面临追究。 当前,越南最重要的出口加工产品是电子产品,出口量居全球第12位,其中手机出口位列全球第2名。三星的手机、任天堂的游戏机、LG的显示屏和苹果的AirPod从海防和胡志明市源源不断发往全球,数量以千万计。但在电子产品出口贡献了年出口总额四成的同时,电子零部件进口也占到了越南年进口总额的六成多。这些进口零部件七成来自东亚地区,三成多来自中国,且基本享受零进口税。 易居研究院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9月70城新房价格环比涨幅为-0.3%,同比涨幅为-2.3%;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为-0.4%,同比涨幅为-3.5%。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解读称,新房价格同比涨幅从今年4月份以来持续下跌且跌幅扩大,二手房价格指数自2月份总体处于下跌态势,这些指标的变化,意味着目前楼市仍较为低迷。 会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激发斗志,对于应急管理部门以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实际行动履职尽责极为重要。部党委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以创建模范机关提高政治能力,以集中学习教育筑牢初心使命,广大干部和消防救援人员在守护民生民安中不懈奋斗,取得显著成效。要紧扣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应急管理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实战机关特点,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力度。针对随时防风险、与灾害事故作斗争的任务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和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培根铸魂,发挥好英雄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厚植应急文化,健全应急一线临时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斗争本领,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准确把握干部队伍特点,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温度。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做深做细做实工作,针对机关干部、救援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老同志、高校师生等不同群体,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用好网络新媒体和谈心谈话等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同志们内心深处,既要引好路又要让大家感受到组织关怀、体验家的温暖,不断增添动力、提高能力、激发活力,全面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上海的硬科技实力在沿海经济大省有其独特地位,已逐步成为硬科技输出地。截至2021年底,上海累计牵头承担国家重大专项项目929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54项,资助资金和项目数量居全国前列。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坚持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机制,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同联动,做好辖区居住人员的健康监测管理和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及时回应辖区居民合法诉求。
中国式母女,过不了谈「性」这一关。。。。
题图
最近看到一个热搜——#母亲以死逼迫女儿与相亲对象结婚#。
妈妈对女儿说了一堆重话逼迫女儿妥协:
“不结婚就不要进这个家门!”“不结婚,我就死给你看!”
热搜截图
这样的对话听着就令人窒息,但想想中国式母女之间都多少有些剪不断理还乱。
我有时候在想,妈妈和女儿明明同为女性,为什么反而很难沟通呢?
这让我想到一个认识的女孩,何路。
她和妈妈更夸张,两人常常大打出手,爸爸则像幽灵一样飘过,不痛不痒地扔一句:“你们轻一点。”
最近何路为了远离妈妈,逃荒般从西安来到北京。
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离家出走了,这次的原因是——妈妈发现23岁的她,有了性生活。
妈妈骂了很多不堪的脏话,何路也毫不示弱,说走就走,坚决不低头。
她姐想要知道为什么中国式母女关系这么难以相处?妈妈和女儿还有相互理解的可能吗?
于是我分别采访了何路和她的妈妈。
以下是她们的自述:
女儿何路
我叫何路,今年23岁,毕业一年,现在从事影视行业。
从小开始,我和我妈似乎永远在打架。
不吃蔬菜,她骂我;吃饭玩筷子,她打我;买的衣服我不喜欢,她直接赏一巴掌在我脸上。
她伤我最深的一次,是我14岁那年。
我因为跑去别的姐姐家里玩,回家晚了十分钟,我妈干脆把大门锁死,让我在屋外呆了半个小时。
那时住的还是平房,烈日当空,我一边敲门一边哭,泪水混着汗水滚下来。
直到嗓子哑了,人也实在渴了,就去邻居奶奶家要一口水喝。清凉的水下肚的一瞬间,所有的委屈都涌了上来。
我抓住邻居奶奶的胳膊问:你们家要小孩吗?我求你了,你来养我吧。
这句话被我妈知道了,她骂了我两年“白眼狼”。
这让我更委屈了:连隔壁的奶奶都愿意在30多度的天气施舍我一碗水,亲妈为什么这么狠心?
电影截图
初中之前,我以为所有妈妈都是这样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这世界上有歌颂母爱的影视作品。毕竟在我眼里,母爱和训斥、咒骂,甚至恐吓、殴打联系在一起。
直到我被邀请到一个同学家里玩,她告诉我,她的妈妈从未打过她。
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崩塌了。
她妈妈会带她去公园;买衣服的时候听她的意见,从不逼迫她选不喜欢的东西;有一次她不想上补习班了,妈妈还带着她逃课去吃烤肉。
我看着她自信、快乐、性格平和的样子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啊!”
不像我,浑身是刺,很容易被激怒。
从同学家回来后,我暗暗下决心,我要反抗妈妈的霸权。
电影《妈的多元宇宙》
首先,我决定再也不在她的面前流泪,不管她是打是骂,还是跟我冷战。
其次,我决定再也不对她展现爱意,不给她过母亲节,也假装不知道她的生日。
第一条我执行得很好,但第二条却难很多。
母亲节看到路边卖五块钱一朵的康乃馨,我会忍不住买给她。
但她从不领情,送礼物从来没有得到过开心的反馈,时间长了,我也就真的不再对她展现温情了,就像她对我那样。
我高中就长到了一米七,妈妈逐渐变得矮我一头。
她再把巴掌甩过来,我终于可以抓住她胳膊,用力抵回去。
第一次这么做时,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神黯淡了许多。
那一瞬间我能感受到她的衰老,也体会到自己终于可以掌控局面的快乐。
我长大了。
电影《伯德小姐》
这意味着我可以选择做一个和母亲完全不同,甚至是她最厌恶的那种人了。
大学选专业时,我任性地选择了新闻学,而不是她强烈要求的金融相关专业。
一上大学,我就把一头长发剪短,她气得说我是假小子。
意料之中,我很满意。
意料之外的是,我电脑里的日记被我妈偷看了。
这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因为里面记录了我的性体验。
其实冥冥中我有预感,早晚她都会看到,甚至潜意识里我期待这件事发生。
这代表着一次彻底的宣言:她的孩子已经不在她可控范围内了,我拿回了我自己。
那天,我妈着急处理一些文件,但她的电脑落在公司便找我借电脑,我的日记文档就摆在桌面上。
把电脑交给她那一刻,我内心有些慌乱,也抱着一丝侥幸,万一她选择尊重我的隐私呢?
当然,我想多了。
我妈不愧是我妈,她明目张胆地从头看到尾。
我明明早就成年了,正常恋爱、有性生活,这很稀奇吗?
但我妈愤怒到极点,揪住我肩膀,指甲抠进我的皮肤里,说出一连串现在想来都头皮发麻的话。
她说我跟“鸡”没什么两样,说我就是出来卖的,说我自甘堕落、弄脏了自己。
我听到了深深的鄙视和厌恶。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在她眼中只是不听话,但至少不是坏孩子。
但这一刻,我发现在她心里原来我是那么的不堪。
这些话刺痛了我,当时就有了一走了之的念头,这母女不做也罢,但嘴上绝不示弱:
“我和男朋友睡怎么了?你情我愿,不比你跟一个根本不爱的人睡了几十年强?”
话一出口我就有点后悔,但说都说了。
我妈挥手就要扇我耳光,我俩扭打在一起。
我爸一如既往不让人失望,他无声无息地在一旁刷抖音,幽幽劝了一句“你们轻点呀”,又默默飘走。
我都快哭了,同时又感到一丝荒诞。
我和妈妈几十年的战争,爸爸一直保持中立和冷漠。
但我无暇怪罪我爸,因为这么多年来,我全部的力气、恨意和对抗都给了我妈。
我质问她:
为什么从小你就看不惯我?
为什么你答应陪我出去玩,却一次都没有兑现?
为什么我搜索自己的记忆,却找不到一次我俩像别的母女一样的亲密时刻?
到底我要怎么做,才能获得你的认可?
网络图
我妈愣住了。
她就像从未想过这些事一样,陌生地看着我。
妈妈红琴
我叫红琴,是何路的妈妈,今年53岁了。我从事金融行业,现在是公司高管。
我这辈子事业做得不错,但家庭嘛,就一言难尽了。
回忆人生最漫长的一段时间,竟然是怀孕的时候,那时我每天都没完没了地哭。
我质问老天爷,为什么要怀孕?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
其实那年我已经31岁了,但心理上我依旧没准备好做一个妈妈。
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的记忆里,做妈妈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事情。
电影《真相》
我家在咸阳农村,家里除了我,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那是一个绝对重男轻女的地方。因为你是女孩,所以一切都要让着男孩,而又因为你是妈妈,所以你要给全家做牛做马。
我妈就是这样伺候全家人伺候了一辈子。
小时候过年,我妈总是忙里忙外攒一大桌子菜,直到深夜才能停下来。
而我爸只需要坐炕上和亲戚喝酒吆喝,时不时召唤两个儿子过去敬酒、领红包。
而我和我妈连上桌的资格也没有。
打那时起,我就暗自决心,逃离陕北农村,靠自己赚钱生活。
我自学考了会计师证,这在那个年代十分稀罕,我至今为此而骄傲。
我到西安找工作,从小公司的审计慢慢干,干到大公司的高管。
年轻时的红琴 图源:受访者
我以为自己已经逃离了我妈那种人生,不过我们那个年代,女人还是要结婚嫁人的。
我一直逃避这件事直到30岁,家里人说媒,介绍了小路爸爸。
他刚创业失败,之前组过乐队,也折腾过别的营生。
我感觉他有点不靠谱,但人长得确实不错,人人都说有精神,而且脾气特别好,怎么损都不生气。
说媒的太会了,他们说:“你不是特别能挣钱吗?你俩正好互补。”
我记得我妈比我还着急这门亲,她从老家来西安找我,回去的火车站里,拉着我的手哭得不能自已。
“你再不找对象,村里人都说得额(我),抬不起头啊,你再好,人家都瞧不起咱。”
就这样,我跟小路爸爸见过两次面,就稀里糊涂地领了证,结婚第二年,我就怀孕了。
婆婆顺理成章地住进我家,说是帮我带孩子,至此再也没有走过。
婆婆日常数落我,说我没一个媳妇的样、饭做得不好吃、地扫得不干净、衣服也洗不好。
但明明我才是赚钱养全家的那个顶梁柱。
小路爸爸和婆婆每天待在家里,怎么不见分担一下家务呢?
那是我最想离婚的一段时间,可那时候我已经怀上了小路。
为了肚里的孩子有个完整的家,我忍了。
那时内心每天都在撕扯,一方面我知道,生了孩子就彻底被这个家绑住了;另一方面,我又怎么忍心割舍自己的骨肉?
我幻想着,孩子是我生的,那她肯定跟妈亲啊,她一定会站在我这一边,有事在婆婆面前向着我。
但小路完全不是。
从她三四岁时候,我就发现,她跟她奶奶越来越像,一点也不乖顺。
我不让她干什么,她偏干。
电影《柔情史》
有时半夜我甚至会抹眼泪,但我又抱着一丝幻想:孩子只要肯教,很多性格习惯都能纠正,我爸就是这么对待我的。
我爸坚信“棍棒下面出好人”,我对我女儿还没那么夸张。
我始终觉得我只是吓唬吓唬她,她肯定心里也有数,不然怎么有胆次次都再犯?
我真觉得自己没有对她生过大气,直到看了她的日记。
我不明白,自己养了这么多年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电影《妈的多元宇宙》
包括看日记这件事,她的反应很过激,但我觉得这是天经地义,妈妈看孩子的电脑没有问题吧。
我们小时候别说日记了,我跟我妈睡一张床上睡到我18岁,小孩子哪有什么隐私可言。
最让我愤怒的是——我始终觉得小路是有分寸的孩子,怎么这么早就干大人干的事了?
其实之所以反应这么大,我还不是心疼她:
这个男孩不见得会娶她吧,那以后她怎么办?
我可以接受她这么早有性生活,她以后的伴侣能接受吗?
女孩和男孩不一样,她终归会受伤啊。
还记得小路四五岁叫我妈妈的样子;还有她吃棒棒糖看动画片看得出神,像个小天使。怎么转眼就有了性生活?
小路再叛逆,也不过是刚大学毕业的小女生。所以我想我反应大点,就可以让她悬崖勒马,让她清醒过来,别再自轻自贱。
没想到她却把我描述得如此失败。
分明我一直为了家庭忙东忙西,又赚钱又带她。
我以为她都是懂的,尤其是我为了她没跟她爸离婚这点。
电影《春潮》
没想到她把所有的罪过归在我,那一刻我沮丧到极点:
小时候我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小孩,现在我又没做成一个合格的家长。
这事闹得很大,两天后,小路爸爸跟我说小路去北京了。
我跟他也再也没有理由假装家庭和睦,于是小路爸爸和婆婆搬出去住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小路走后三个月,我们都没有联系。
有时我忍不住想找她,但又气不过,我觉得我没错。
她真的好狠心,说不联系就不联系,但我逐渐又怀疑:
是不是我真的错了呢?我真的是个不合格的妈妈吗?是不是一个人在外打拼太久,习惯用对待员工的方式对待她了?
但我真的已经很努力地在做一个母亲。
下班回家很累了,我还是耐着性子学着给她做饭。
小时候是管教得紧,但大点我就放开让她自己做选择。
工作再忙每年我都会抽出时间陪她旅游,我带她去过很多很多地方。
第一次带她去厦门,我记得小路高兴坏了,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后来她再也没说过。
有时看到小路的朋友圈,我知道她跟朋友玩得很开心,但又忍不住担心。
给她打电话,刚说两句她又怪我控制她,给她找不痛快。
她去北京一段时间后,我终于从小路爸爸那里得到她的一点消息,他说小路想辞职。
没有再忍了,我直接打电话过去问:辞职之后干嘛呢?
小路说:“不想干了,想裸辞,我还是喜欢电影,以后就跟着朋友混组。”
“混组都干嘛,有工资吗?”
“没有。”
我想了一下,“妈妈支持你,钱不够了管我要”。
红琴发给何路的微信 图源:受访者
女儿何路
我妈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北京一家公司实习。
我抱着赌气的心态跟她说了现况,没想到竟然得到了非常正面的回应。
我知道这对我妈是不小的打击,因为我不仅没有继承她做金融的衣钵,还完全脱离她的掌控,选择一条这么难、这么奇怪的道路。
偶尔我也会自我分析,为什么我的性格这么反叛。
我爸爸出了名的好脾气,我身上所有的刺也许都是遗传我妈。
我们太像了,所以才会倒戈相向。
长发的何路 图源:受访者
有时候我有点释怀,对战了这么多年,也许我们可以熄火,也许可以试着“远距离相爱”。
我想起我妈少有的脆弱时刻。
有年回妈妈老家,那是我人生极少几次去看姥爷,姥爷在舅舅们的簇拥下坐在桌子正中间。
我妈很紧张地要我给姥爷磕头,我当时很诧异也不忿,但我还是在妈妈的吩咐下照做了。
磕完头姥爷的表情才松动了一下,问我妈在西安的生活怎么样。
原来我妈是逃离了姥爷家的外人,原来在我眼里不可一世的妈妈,也会有那么努力去讨好别人的时候。
在姥爷家,妈妈因为性别而带上原罪,又因为反叛而不受待见。
在我们家,奶奶似乎也没有全然接受她。
所以她才那么要强,工作上不甘人后;家里也试图证明自己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好女儿。
越是做不到,越是执念。
网络图
我妈在我和我爸都走了之后才想开了很多,“人就是抓得越紧,弹得越远”。
松弛下来后,最近她开始和我爸“约会”。
当年马不停蹄地结婚生子,两人从未感受过爱情的悸动,现在反而有了恋爱的感觉。
爸爸会买她喜欢喝的饮料,等妈妈下班去逛公园,在夕阳下散步、约会、吃晚餐,再到星星爬上头顶的时候,各自回家。
关于性的事,我们谁也没再提起过。
这种避而不谈也不一定是不好的,很多事言不由衷,有的话很难说尽,就这样吧。
至少她现在把我当成一个大人来看待了。
记得一个纪录片说:“女人一旦生孩子,人生就结束了。”
我想问:“是否等孩子长大,她的人生便可以重启?”
这个答案,我和我妈都还在寻找。
写在后面:
何路的故事,让我感慨良多。
何路花了二十多年对抗妈妈,也在这段对抗里才逐渐理解妈妈“成为母亲”的过程。
除了何路,“母女关系”也是很多女孩的困惑。
为什么中国式母女关系这么难以相处?
我想起上野千鹤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专门花一章节讲“毒母”,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相互撕扯、相互伤害又互相比对的究极关系。
其中除了代际问题,也有性别的因素。
上野说:“母亲,还有母亲的母亲,女人在任何时代都无比艰难。如果不去剖析、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就无法打断从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和干涉的连锁。”
网络图
何路的妈妈已经谈得上幸运。
她是新时代女性,有自己的事业去追寻。
然而追梦之外,总要面临“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提问,社会观念的“合格母亲”依然如达摩克里斯之剑时刻悬在头顶。
作为自我的她和作为母亲的她一直在撕扯,巨大的割裂,牺牲的是女儿何路的童年。
男性似乎天然没有这个困境。
成为男性,他的身体和生活是完整而统一的,所有的教育、训练和社会观念,都朝着他通往成功的路上前进。
这么一想,能在家庭纷争里“装死”“唱红脸”“当好爸爸”,本身就有某种特权。
网络图
成为女性则不然。
她的身体被分割出不同的功能,人生也要切割出妻职、母职、照料者等部分,留给自我的部分不多了。
所以我有一点理解那些小某书上的“母女吃醋”的雌竞桥段。
当“得到男人的心”被视作女性成功时,妈妈和女儿在家庭——最小的权力单位里——向家里唯一的男性争宠,也情有可原。
想想女人真的太难了。
她们永远在试图够到某个标准或抵抗某种规训,而妈妈又把链条传递给女儿。
诚如上野所言:“女性一旦成为母亲,她便开始对孩子施压。她们既是压迫者,同时也是牺牲者。她把对自己母亲的执念,还有对丈夫的不满,发泄给孩子。”
“而母亲和女儿又都会把彼此的人生套在自己身上。”
何路从小便想着要走一条跟妈妈完全反着的路,妈妈也正因不想成为她的妈妈那样才选择出逃。
到头来,何路发现自己和妈妈如此相似。
母亲和女儿,镜像双生。
网络图
她姐也逐步有这样的感受。因为我也即将面临或者正在面临,社会对我的“好女人”的考验。
我常常想,我妈应该也反抗过吧、撕扯过吧,她也是从小女孩长大的呀。
随着我妈逐渐老去,我可以明显感受到我妈比我爸有着更强的分离焦虑。
这也是很多母亲的焦虑,她们总把嘴挂在子女身上,以母爱之名施行情感绑架。
但转念想,妈妈怀胎九月,与襁褓中的孩子有着最亲密的身体连接。
世界歌颂孕育的美好,却没人告诉她,孩子的出生便是一个逐渐告别的过程。
没有人提醒过妈妈,每个孩子都终将夺回自己。
纪伯伦在诗里写:“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这其实是哲学,而妈妈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肉身接受失去。
我们是第一次当女儿,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逐渐理解母亲这个角色,我便再也无法把所有“母女问题”甩锅给母亲。
茫茫人海,能成为妈妈的女儿,我们的人生从此连接,本也是一种幸运。
真正的爱永远是基于相互理解、关心和体认。
成为女儿,成为母亲,成为女性,我们有着相似的复杂生命体验,共同的抗争,和一样的失落,这是上野所谓的“弱者的使命”。
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终能彼此抵达。
最重要的是,不要把代际之间的暴力持续传递下去。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不要逞强,承认自己的弱小,互相支撑着一起走下去。